开篇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营销的根到底在哪里,哲学?经济学?艺术?数学?心理学?还是……
不知道各位注意到一个现象没有,商业领域时常涌现一茬一茬激情澎湃的培训大师,挥斥方遒指点商业,拥趸无数,营销是他们核心的内容输出板块之一,不少甚至破圈成为现象级的存在。
但到头来,往往口碑分化极其严重,风评两边倒,不多时日逐渐被市场淡忘,一个题材一茬神,从最初的微博到公众号,再到如今的抖音,Tik Tok莫不如是,鲜有人长青。
何以至此?
因为这些人,出道靠的更多的是冲劲激情加上自己的经验说得一手漂亮话转化受众,背后是情绪是慕强堆叠起来的旁氏盘。

世界的复杂程度是我们短暂的一生无法勘破的,智商再高的人也许在人类智识范围内超出你恐怖的距离,但是在距离世界真实的亿万光年里你的洞见就算超出人类1000公里也仅是毫末。因此彷徨,困惑,挣扎是所有人最初的情绪,能跳出来这个情绪在稍稍前面一点自信地点亮一把火抵御前方黑暗,你就能成功成为后面一群人的大腿。
期望有多高回归现实商业世界脸就会被抽得有多响,一旦拥趸清醒过来,风评急转,神也就塌了。
老徐刚出道对外输出那会儿,要激情有激情要煽动力有煽动力,同时也顺风顺水手上一大把道具足以将自己拱上神坛,但洒家没有选择这么做,各位想知道为啥不?(当然,不认可我这个事实陈述的话,你也可以说俺是厚颜无耻立牌坊,哈哈)
虽然早在14年左右就已经有了自己成系统的营销打法,但,很多东西都只是师傅的言传身教,有些我自己都还没来得及反刍消化,会干能出活,但并不清楚背后那些招起作用的底层依据。
俺这个人甩不掉骨子里的那股子纯情和理想主义,做不到拿自己都没完全摸透的东西去给别人洗脑,于是我强迫自己少露点脸,少些招摇,多些研究探求,因此各位会发现,老徐整个在网络的IP表现很大的一个特点就是佛系。
为啥显得佛系?还不是撅着屁股埋头探求和折腾去了。。。
根据“注意力有限”定律,人是不太可能一边天天在讲台上扯犊子一天更新几十条短视频的基础上还有时间做深入研究和商业实践的。
但凡一边在屏幕前侃侃而谈一天到晚连线唠嗑的大V,就不太可能有时间去搞深入研究,培训或者做社群本身就是他的主业,他嘴里的好项目如云,这里启动那里启动十有八九都他妈扯犊子呢。
真的,说自己就是个搞培训的不丢人,哪天老徐彻底完成飞升,跳出来搞教育搞社群,我会直白地讲,妈的,老子现在就是个搞社群的。
这些年来,俺之所以耐得住寂寞,管得住自己的手,未必是我有多清高,而是有个更大的利益点我觉得要先拿到手。
这个利益点一旦到手,世间就再无对手,这对我有致命诱惑。
朝闻道夕死可矣,探寻营销底层依据回归营销真相背后蕴藏着更加深沉澎湃的力量。
拿下这个利益点,几乎等于洒家在营销这门手艺上真正意义上的“得道”。
自此,不管是自己从事商业活动还是点化有缘人,都将摧枯拉朽势如破竹。
今年是老徐在营销领域探索取得关键性突破的一年,获得了很多颠覆以往底层认知的成果——
例如进一步确认了人是可被操控的,自由意志对肉体的掌控度往往被夸大;
抖音短视频就是信息鸦片,游戏就是信息鸦片,注意力分配不当,你95%的概率被社会边缘成一个废物;
针对客户“桀骜不驯”自以为是的脑,我已提炼了一批行之有效的策略流程,给了我前所未有的通透感和掌控感。(看到这句,你如果不屑,甚至还想喷几句我才是自以为是,也是俺预料之中的事。)
当下可以说的是,我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关键点在于回归人类的生理基础,重新拷打自己的营销手艺。
我曾经花了很长的时间思考,营销的根到底在哪里,各位可以在心里回答这个问题,哲学?经济学?艺术?数学?心理学?……
时至今日,我心中的已然有了答案,那就是——
营销的根在生理学,更加精确地来讲在于脑科学,一切行之有效的营销手段必然暗合人类的生理基础,营销要有根据,而不是脑门一拍,拿一套自圆其说的方法论出来瞎咋呼,或者据一个成功的经验强行解释一套理论出来宣扬。
本号默认不接受白嫖,打不打赏不要紧,转赞评都不走一走就太那啥了。。。。。让真知得到传播,世界才会更美好。好。
番外彩蛋参见公众号:daai1024,徐戈解营销。
-----------------------------------------推荐阅读--------------------------------------